幼小衔接专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幼儿教育论坛 > 幼小衔接专题 >

幼小衔接如何定义?

         幼小衔接简单固名思义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升入小学的过程衔接,它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,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心理成长的衔接。
         幼小衔接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对儿童进行规则意识、任务意识、自理能力、交往能力、动手能力、课堂注意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,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,情感、意志、兴趣、性格、需要、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而并非侧重于知识教育。整体来说,可以分为四大模块:
        (1)积极态度的培养: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、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幼儿面对小学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;积极的态度主要包括认真态度的培养,积极进取心态的培养(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),做事情能够善始善终,生活和学习中不怕困难。
        (2)生活习惯的培养:生活习惯是指儿童作为一个社会人要生存下来必须具备的行为能力,它包括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,比如整理自己的小书包;人际交往能力,比如跟老师和同学交往,实现人际互动,迅速融入集体;语言表达能力,比如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、请求或者委屈等。
        (3)学习习惯的培养:学习习惯指儿童完成学习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能力,首先是区分游戏与学习,其次还包括注意力、课堂行为中眼耳追老师、作业行为、规则和任务意识、时间企划和管理能力。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劳永逸的事情,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,都应该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。
        (4)学习能力的培养: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,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,吸纳外部信息,适应环境的根本能力。学习能力是指以快捷、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知识、信息,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,转化为自身经验的能力。其主要包括注意力、编码能力、感知和运动能力、记忆力和思维能力。其中,注意力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前提,因此是学习能力的首要因素。编码能力是对符号信息的加工能力,对文字符号的敏感度及对符号的编码转换能力,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决定性能力。感知及运动技能事关孩子作业过程中的手眼协调,因此也会直接制约孩子的学习行为。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。
        总的来说,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,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,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,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