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衔接专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幼儿教育论坛 > 幼小衔接专题 >

快学堂幼小衔接|生活能自理,独立性才强

 

孩子上小学之前,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,这样才能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。如果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整理文具、系携带、包书皮等,甚至不会自己上厕所,在本应该自理的阶段,却没有掌握这个阶段的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,或者在思想上总是依赖大人,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独立。

生活能自理,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。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,他们都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,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。那么孩子的独立性究竟该如何培养呢?

 
1
允许孩子独立思考,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

要让孩子能够独立,首先要允许孩子独立思考。一旦具备独立思维,很多行为自然就会独立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独立思想比独立行为更为可贵。而独立思维的形成是和家长平时的教育密切相关的。

在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,蹲下来平等地跟孩子对话,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孩子,最终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人生做主。即使孩子偶尔选择失误,最终换来的可能也是绝佳的成长机会。

作为家长,如果真的爱你的孩子,就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路,不要试图去规划他的人生,更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。家长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,适时为他们的成长鼓掌,同时也要扮演好一个成长顾问的角色。

2
让孩子为自己负责,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

我们要告诉孩子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。父母确实应该无条件爱孩子,但是这种爱,绝不是大包大揽,更不是帮孩子做出他需要做出的每一个决定。孩子的人生只能是自己做主,任何大人都永远无法代替。否则,他的人生将留下很多遗憾,甚至会是残缺的。

父母对待孩子的原则应该是,大人可以帮助,但是最后决定权在孩子自己手中。遇到困难,家长可以鼓励她,试试看自己可不可以想办法,如果实在想不到办法,家长可以帮孩子提供几个办法,供思考和选择。等到孩子自己尝试了,如果还是需要大人的帮助,就让指挥大人该如何帮助。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一直在思考,同时也会明白,这件事情始终是自己的事情,而非家长的事情,需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。

3
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,鼓励孩子的独立行为

很多父母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“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”。如果孩子太小,让孩子自己做事,可能不仅事情做不好,还把事情做错,给大人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没有人天生就会自己做事,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学会的。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的信任,对孩子没有足够的宽容,就没有理由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不够独立。

比如孩子要帮大人洗碗,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。因为孩子提出洗碗,极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观察了大人洗碗后,觉得很有意思,于是主动提出来。如果此时遭到家长的拒绝,一颗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就会被无情扼杀。

孩子提出洗碗后,家长应该一起和她回忆大人洗碗的过程,先要怎么做,后要怎么样,此后再让实际操作。这样一来,就非常清楚每个步骤。还告诉,如果不小心摔坏碗也没有关系,手不要去碰就可以,让大人来帮着清理。有了这些引导,孩子应该可以顺利完成洗碗这件小事了。

其实,孩子的很多事情,四、五岁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自己完成,比如穿衣脱衣、系鞋带、洗澡、吃饭、上厕所、背书包等等。但是很多家长因为不信任孩子能够自己做好,往往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样做同时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,他是有靠山的,一切都可以由家长来帮他搞定。长此以往,孩子怎能学会自立,又何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