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小衔接专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幼儿教育论坛 > 幼小衔接专题 >

快学堂幼小衔接|培养孩子的数学读题能力

        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孩子,需要脱离幼儿状态进入模拟小学阶段的状态,改变以玩为主的学习形式逐步转向玩中学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。在幼儿园时,部分幼儿学过简单的数学计数,所以对计算题比较熟练,而遇到判断题、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,却由于不理解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,而造成许多错误。于是,一些家长就会给孩子们戴上粗心、毛躁的帽子。其实,在粗心、毛躁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读题能力的薄弱,那么如何在接触数学的开始年段,培养良好的读题能力呢?
  一、多读
  幼小衔接期的儿童识字量较少,阅读速度慢,理解能力相对较弱,独立读文字显得有困难,要由家长或老师示范读或领读,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,如可以大声读、轻声读,要读通句子、不漏字、不添字。有图的话,还要观察图,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。读题时指导孩子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、词或句,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,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,做到自我阅读理解、掌握心中有数。
  二、多思考
 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,然后带着疑问去读,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、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,形成自己的见解。幼小衔接期的孩子因为年纪太小,即使家长或老师给了疑问,他们也不会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,但是孩子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,只有经过不断地训练,才能慢慢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。
  三、多动手
  数学语言的精炼、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幼小衔接期孩子审题的难度。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题意,有时需要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,让幼儿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读题方法和思考策略。如一些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一数才能得到,这时可以要求幼儿“留下痕迹数数”,即有顺序地数,边数边做记号,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的目的。可以让学生边读题,边动手实践,通过剪、拼、折、量、摆、画,观察、比较、体验,感悟知识,深入理解题意。
  四、多交流
  要求幼儿学会说题,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出题意。可以要求幼儿独立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,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紧,可以由家长补充。还可以和同学之间互相说说“已经知道了什么,数量是什么?不知道什么?”在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习,这样对题目表达的意思就比较清晰了。
  数学学习不仅仅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和技能,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文化,更作为一种良好习惯延续精彩。幼小衔接期的数学教学,要重视孩子的读题能力,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,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,为今后更高年级段的数学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。